宏彬存储解决方案 2015-11-09 14:22

宏杉科技推出了MS全系列存储产品,成为全球存储领域中少数具有从低端到高端全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研发能力的高科技企业。

虚拟化解决方案:

应用背景

近年来,虚拟化一直是IT热点,并已成为数据中心的主要建设模式。与传统IT构架相比,虚拟化技术通过简化 IT 基础架构来创建更为动态和灵活的数据中心,从而提高业务敏捷性,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的部署与维护,同时降低TCO成本。虚拟化IT架构是发展的趋势,并且已经为很多用户带来了很大明显的收益。

存储系统是虚拟化IT架构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有着比在传统物理IT架构中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宏杉VMware虚拟化基础架构解决方案通过存储与vSphere平台的优化整合,可以明显降低虚拟化平台中带宽占用率、服务器资源占用率、提高虚拟化平台性能、承载量和可靠性,并提高存储资源利用和管理效率,从而构建灵活、高效、可靠的虚拟化IT架构,为企业业务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解决方案

Macrosan VMware虚拟化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主要针对VMware vSphere 5.0环境提供了完整的虚拟化基础架构支持和优化,通过Macrosan全系列存储产品的强大功能和性能,以及对vSphere5.0的全面支持、优化、整合,可以为客户提供灵活、高效、经济的虚拟化IT架构,为企业业务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一、支持硬件加速,大幅提升性能

Macrosan 存储系统全面支持VMware VAAI特性,实现了与虚拟机应用环境的无缝结合,通过在存储阵列内部实现虚拟机拷贝、迁移的硬件加速,大幅降低了服务器的资源占用、减少了网络带宽占用、极大提升了性能。在真实环境中,在IP SAN组网环境中,打开VAAI硬件加速选项,可以使虚拟机克隆时的带宽提高15倍,迁移时的带宽提高10倍以上。

二、冗余可靠的系统架构,提高业务连续性

MacroSAN VMware解决方案通过软、硬件各个层面的保护措施可充分保障VMware环境下用户数据的安全和业务的连续性。

•存储平台采用双控双活的全冗余模块化设计,在硬件架构上消除了单点故障隐患。

•ODSP系统平台集成IDDC+CRAID硬盘安全技术,使RAID5能够允许多块硬盘同时发生介质错误,并将硬盘故障导致的宕机时间减少80%。

三、备份与恢复,全面的数据保护

针对VMware环境的MacroSAN备份与恢复解决方案包含复制、快照、镜像、CDP连续数据保护、基于SRM的应用级灾备等多种实现方式,使RPO和RTO趋于零。各种实现方式的特点如下:

• 复制功能:支持1对1复制、连跳复制、多对1复制等多种复制方式,复制过程在存储系统的后台进行,不影响前端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 快照功能:支持单卷512个快照,可进行分钟级的软故障恢复。

• 镜像:不改变现有系统架构,实现生产卷和镜像卷的实时数据同步。

• CDP连续数据保护:支持任意时间点的数据恢复。

• 基于SRM的应用级灾备:RPO、RTO趋于0的站点级灾备。

客户价值

通过Macrosan存储针对VMware vSphere虚拟化环境的优化和整合方案,提高了客户现有应用系统的使用率,并协助用户低风险、低成本的构建灵活、高效、可靠的虚拟化IT基础架构,充分发挥虚拟化技术的优势和特点。Macrosan系列将为客户带来VMware vSphere平台上的最佳体验,让用户享受虚拟化技术带来的多层次、多方面的好处。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概述

    在信息社会里,数据的重要性已经毋容置疑,作为数据载体的存储阵列,其可靠性更是备受关注。尤其在一些关键应用中,不仅需要单台存储阵列自身保持高可靠性,往往还需要二台存储阵列组成高可靠的系统。一旦其中一台存储阵列发生故障,另一台可以无缝接管业务。这种两台存储都处于运行状态,互为冗余,可相互接管的应用模式一般称之为双活存储。
    由于技术上的限制,传统的双活存储方案无法由存储阵列自身直接实现,更多的是通过在服务器上增加卷镜像软件,或者通过增加额外的存储虚拟化引擎来实现。通过服务器上的卷镜像软件实现的双活存储,实施复杂,对应用业务影响大,而且软件购买成本较高。通过存储虚拟化引擎实现的双活存储,虽然实施难度有一定降低,但存储虚拟化引擎自身会成为性能、可靠性的瓶颈,而且存在兼容性的限制,初次购买和维护成本也不低。
    宏杉科技的对称双活存储(Symmetrical Dual Active Storage,简称SDAS)是一项专门针对双活存储方案的创新技术。通过宏杉科技对称双活存储技术,可以不需要引入任何第三方软硬件,直接通过两台同档次的MS系列存储阵列实现两台存储的双活工作,互为冗余。当其中一台存储发生故障时,可由另一台存储实时接管业务,实现RPO、RTO为0。这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新型双活存储技术。
    宏杉科技的SDAS技术,不仅支持近距离的双活存储系统,而且支持上百公里甚至更远的远距离双活数据中心。近距离的双活存储可以采用更加高效的光纤交叉直连的方式进行组网部署,远距离的双活数据中心采用交换机连接方式,再配以仲裁者机制进行组网部署。宏杉科技的SDAS两套存储之间的链路不仅可以支持10GE以太网,而且在业界率先支持40GE以太网技术。40GE具有目前以太网应用领域中的最高的传输带宽,可以大大降低同步数据传输时延。
    目前宏杉科技的MS3000、MS5500、MS7000存储产品都已经支持对称双活存储技术。

解决方案

    宏杉科技的对称双活存储系统由两台存储阵列组成,分别对应存储引擎A、引擎B。存储引擎A和B上的卷可配置为双活镜像对,双活存储两个引擎之间的数据完全一致。由于采用虚拟卷技术,双活镜像对中的两个卷对外形成一个虚拟卷。对服务器而言,双活镜像对就是可以通过多条路径访问的同一个数据卷,服务器可以同时对双活镜像对中两个卷进行读写访问。组成双活镜像系统的两台存储互为冗余,当其中一台存储阵列发生故障时,可由另一台存储阵列直接接管业务。服务器访问双活存储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FC、iSCSI方式,服务器访问存储的SAN网络与数据同步的万兆网络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宏杉科技的对称双活存储系统中间的双活组网可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为通过10GE 或者40GE的以太网链路进行高速数据同步,两个存储阵列之间使用四条光纤交叉直连的方式进行组网,这种方式可以组建近距离的双活存储系统;第二种方式为通过交换机和仲裁者模块的组网方式进行数据同步,两个存储阵列之间通过两台交换机进行组网,交换机之间只需要链路可达即可,同时再配以仲裁者技术进行故障仲裁,这种组网方式可以组建远距离的双活数据中心。

方案特点

(一)双活工作模式,支持同时并发读写

    对称双活存储系统中的两台存储阵列同时处于工作模式,组成双活镜像对的数据卷可同时被服务器进行读写访问。得益于系统内部高效的数据同步技术,在两台存储同时进行数据写入时,数据的一致性也能得到有效保证。这种高效的双活工作模式,不仅有效的利用了两台存储阵列的资源,而且大大提高了故障切换的速度。

(二)快速的故障切换,无须人工干预

   对称双活存储系统中的两台存储阵列相互冗余,当其中一台存储阵列发生故障时,可由另一台存储阵列直接接管。对于服务器而言,由于看到的是一个虚拟卷,因此存储阵列的故障切换仅相当于一次存储访问路径切换,切换速度为秒级,业务无须中断,且不需任何人工干预。

(三)专用10/40GE以太网传输,高速数据同步

    对称双活存储系统中的两台存储阵列采用10GE或者40GE以太网进行数据同步。通过在两台存储阵列上配置10GE或者40GE以太网接口卡,利用光纤直接连接或者利用交换机组网来构建双活存储系统的私有网络来进行数据同步。宏杉科技的双活存储在业界率先支持40GE以太网技术,40GE是目前业界以太网实际应用中具有最高带宽的传输技术,SDAS基于40GE以太网的数据同步,不仅保证了数据同步速率,而且简化了对网络链路的要求。

(四)支持RDMA技术,显著降低时延

    宏杉科技的SDAS支持RDMA网卡技术,支持在本地直接存取对端引擎的内存,可以将需要同步的数据从一个系统通过网络快速传送到远程系统内存中,不需要经过CPU耗时的传输,从而减少对总线带宽和CPU的开销,采用RDMA技术可以将链路时延减少80%。同时,宏杉科技存储设备的ODSP软件平台优化支持RDMA存取方式,大大提高数据传输的性能。

(五)虚拟卷技术,服务器不需额外软件

    对称双活存储系统采用了虚拟卷技术,组成双活镜像对的数据卷虽然物理位置在两台存储阵列上,但被虚拟成了一个逻辑卷。对服务器而言,双活镜像卷就是一个普通的数据卷,只不过可以通过多条路径访问。服务器上不需安装任何的第三方软件,只需通过服务器操作系统中自带的多路径软件(支持ALUA),就可以实现对数据卷的正常读写和故障切换控制,实施非常的简单方便。

(六)单阵列双控冗余,双活四控高可靠

    对称双活存储系统是一个高度可靠的系统,每一台存储阵列本身就是一台双控冗余存储阵列,其自身具备了很高的可用性。通过两台双控存储阵列组成双活存储系统,这个系统相当于具备了四个控制器的冗余保护,而且有两份完全相同的数据,并且可以实时切换,这为应用系统提供了非常高的业务连续性保障。

(七)支持仲裁者机制,解决脑裂问题

    当双活存储系统中的双活私有网络全部断开时,两个存储引擎A和B通过心跳检测不到对方,但是两个引擎事实上都是active的,此时两个引擎都想接管对方进行双活的切换,这样就会导致数据混乱和不一致,这种现象就是脑裂。为了有效的防止脑裂问题的发生,宏杉科技的对称双活存储系统支持仲裁者机制。仲裁者是通过IP网络监控双活存储系统中两个引擎的运行状态,当检测到一个引擎故障后,另外一个引擎根据仲裁者提供的信息自动将业务切换到本端引擎上继续运行,这种判断和切换的操作都是全自动的,不需要任何的人为干预。

(八)支持交换机连接方式,实现远距离双活数据中心

    宏杉科技的对称双活存储系统支持10GE或者40GE以太网交换机的组网方式。在每一个数据中心都部署一台交换机,两个数据中心之间通过两台交换机连接构建双活数据中心。在允许的网络延时范围内,这种方式不仅简化了双活数据中心之间的组网,而且可部署在相距数百公里甚至更远的两个数据中心之间,构建远距离的双活存储。同时能够与主流应用厂商的双机、集群系统兼容,可实现双服务器+双阵列的高可用部署;在两个数据中心之间,通过配合远距离集群软件(比如VMware FT),可实现双数据中心的自动故障切换。

客户价值

   (1)无须任何第三方软硬件,基于两台MS存储阵列就可实现,大幅降低了双活存储的建设成本。

   (2)无须人工干预的自动切换,实施简单方便,大大降低了双活系统的管理复杂度,提升可维护性。

   (3)相对于传统灾备系统的一主一备模式,双活存储系统是双活模式,有效利用了灾备系统的资源,大幅提升了投资有效性。

   (4)支持交换机组网方式,可以支持远距离的双活数据中心。支持仲裁者机制,应对更全面的故障场景。

   (5)可兼容主流应用厂商的双机、集群系统,部署灵活,可与现有IT系统有效融合。

 

电力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前言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和先行产业。2002年12月29日,国家启动电力体制改革,改革后,形成了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大辅业集团。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电力信息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包括基础IT设施建设、电厂生产IT信息系统和电网调度运营信息系统等等。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较为领先。目前,电力系统的计算机装备水平已大大提高,中小型机、微型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装备级别不断更新提高。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对于电力企业,大部分电厂、发电机组、变电站等都配备了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还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对于电网企业,提高电力调度自动化水平、提高电网运行质量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方向。

    随着电力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信息系统中的关键业务数据已成为他们最重要的资产。不过,由于人为的误操作、软件缺陷、硬件故障、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自然灾难等诸多因素,均有可能带来数据的丢失,从而给整个电力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对关键的业务数据进行备份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电力行业需求分析

    现在的电力企业,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发展,电力系统也逐步使用了生产管理控制系统、办公自动化、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等管理系统。信息化发展作为电力企业的助力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电力系统应用越来越多,信息化越来越集中,数据也随之日益庞大。电力信息化走向集约化、集中化,数据中心建设越来越重要,应用和数据都在不断集中,对应用和数据的管理成为IT信息建设的关键。但是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许多多的问题,包括存储、备份和容灾。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及电网自动化水平的高速发展,一旦信息存储或者安全出现问题,将危机整个电网的运行,建设一体化的网络存储和备份解决方案迫在眉睫。

     作为电力企业应对数据灾难的有效手段,容灾备份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营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电力企业应用系统和重要数据越来越多的今天,能量管理系统、电量计量、电力市场系统、水调系统、调度生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统、用电营销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PKI系统等,这些数据大多分布在内部系统的多台服务器上,尽管容灾备份工作量大,但是已成为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营的关键。

    根据上述分析,电力行业的IT建设在数据存储和安全方面,有以下需求:

1.大容量存储

    信息集中化必然带来数据集中,对存储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尤其是中档存储硬件和软件,需要满足服务器数据集中、监控数据集中存储。

2.全面备份与应用容灾系统

    对于多数电力企业,部分的核心服务器需求业务连续性,提供全面的数据备份和核心服务器的应用容灾非常符合当前电力企业IT管理员的需求。

3.统一灾备平台:

    根据“集中化、集成化、集约化”发展要求,能集中的一定要集中,对于分布在各级电力企业(国网、省网、县市电网单位)的数据,进行合适的远程数据灾备已经势在必行。

    硬件平台选择必须以满足业务需求为前提,同时应满足技术发展趋势,符合电网各省当前IT 基础建设状况,并满足未来的可预见性的业务发展需求。